上海律师咨询

知名医院医疗事故案:手术过失致患者死亡,司法鉴定突破“权威”免责壁垒

  在医疗纠纷中,面对大型三甲医院的“专业权威”,患者家属常陷入维权困境。王某在某全国知名医院接受常规手术后死亡,家属通过尸检锁定手术失误,最终打破“技术免责”的行业潜规则,成功获赔。本案揭示了医疗事故维权的核心路径,为突破“权威迷信”提供法律范本。

  **一、案情简介:常规手术酿悲剧,术后24小时生命骤停**

  2015年11月,65岁王某因胆囊结石、食道裂孔疝入住某知名三甲医院,术前检查显示心肺功能正常,符合手术指征。12月9日,医院实施“腹腔镜下食道裂孔疝修补术+胆囊切除术”,术中因操作困难临时改为创伤更大的“胸腹联合切开术”。术后关键时间线:

  - **术后3小时**:转入ICU,血氧饱和度骤降至80%;

  - **术后8小时**:出现休克、肝肾功能衰竭;

  - **术后72小时**:呼吸循环衰竭死亡。

  **争议焦点**:

  1. 腹腔镜手术改开胸手术的决策是否合规;

  2. 术后并发症与医疗行为的因果关系。

  **二、判决结果:医院全责赔偿,司法鉴定推翻“技术豁免”**

  经司法鉴定及法院审理,判决如下:

  1. **医院承担100%赔偿责任**,赔偿家属医疗费、死亡赔偿金、精神抚慰金等共计218万元;

  2. **医院承担全部诉讼费、鉴定费**;

  3. **驳回医院“手术并发症不可预见”的抗辩**。

  **三、判决依据:手术记录漏洞与过错要件的双重锁定**

  1. **手术操作严重违规**:

   - 尸检报告显示:食道前方遗留2×3cm膈肌缺损,左侧膈肌存在3×4cm缺损未修补,直接导致气胸、纵隔气肿(某大学医学院法医鉴定所认定);

   - 根据《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》第15条,医院未按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》实施修补术,违反“谨慎注意义务”。

  2. **决策程序重大缺陷**:

   - 术前风险评估不足:患者高龄、基础疾病未被纳入手术方案调整依据;

   - 术式变更未充分告知:临时改为胸腹联合切开术(创伤长度达24cm+18cm)未取得家属书面同意,违反《民法典》第1219条知情同意权规定。

  3. **术后监护失职**:

   - ICU未动态监测胸腔引流液性状,延误气胸诊断(病程记录缺失关键体征数据)。

  **四、律师点评:医疗事故维权的三大破局关键**

  本案代理律师总结核心策略:

  1. **黄金24小时证据固化**:

   - 患者死亡后立即要求封存病历(锁定原始手术记录、麻醉单),防止篡改;

   - 72小时内启动尸检程序,避免尸体处理导致证据灭失。本案尸检报告直接推翻医院“手术成功”的虚假陈述。

  2. **双轨鉴定破解专业壁垒**:

   - **死因鉴定**(锁定直接死因)→ **医疗过错鉴定**(责任比例)→ **损害结果评估**(赔偿基数),形成证据闭环。

   - 特别提示:优先选择跨省权威司法鉴定机构,规避地方保护主义干扰。

  3. **刑民协同施压策略**:

   - 同步向卫健委申请行政处罚调查,调取医院内部质量安全报告;

   - 对主刀医生涉嫌“医疗事故罪”的线索,向公安机关提交刑事控告书,倒逼医院正视责任。

  **实务警示**:

  - **警惕“知情同意书陷阱”**:部分医院滥用格式条款(如“已知悉手术风险”),但未针对术式变更、并发症预案等具体说明,可主张条款无效;

  - **深挖“病历矛盾点”**:本案律师通过对比麻醉记录(失血量200ml)与护理记录(输血800ml),揭穿医院伪造数据的行径。

  **结语**

  王某案打破“大医院无责任”的认知误区:**医疗水平高低≠过错免责**。对于患者家属,维权需把握“证据封存黄金期”,善用跨省鉴定打破信息差;对于医疗机构,应严守《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》,将术前讨论、危急值报告等流程落到实处。唯有法律监督与行业自律并重,方能守护生命尊严。



知名医院医疗事故案:手术过失致患者死亡,司法鉴定突破“权威”免责壁垒http://www.a123a.cn/zhishi/2876.html 
本文关键词:

400-9969-211
医疗事故案例
电话
咨询
微信
咨询